中工招商网市县招商平台

切换城市:

梅州市

A~G H~L M~T W~Z
找项目

梅州市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 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416

梅市府办〔2013〕21号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
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三年
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梅州市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4月8日


梅州市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
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梅州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对梅州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梅州,做大做强绿色现代产业,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粤经信生产〔2012〕47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粤府办〔2012〕131号)、《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梅市府〔2011〕20号)的精神,结合梅州市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广东省和梅州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以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为核心任务,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依托梅州生态和文化两大独特资源禀赋,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客家文化、特色商贸、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相融合,鼓励我市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走出去。实现区域电子商务产业资源的集聚和协同发展,以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配套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发展。支持本地企业在“晚起步、高起点”中形成后发优势,大力普及和深化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努力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迅速提升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贡献,全力打造具有客家品牌的梅州市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粤东北地区电子商务核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电子商务在梅州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完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梅州市电子商务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在全国同等山区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1.基础建设目标。到2015年,城区光纤到户率接近100%,村村通光纤到户率超过70%以上。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平均每户接入速率达到20M,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50万。加快完善我市3G通信网络,网络的人口覆盖率达99%,3G/4G用户数达到70万。

 2.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梅州市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100亿元。全市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争取实现1—2家电子商务企业成为全国百强企业,4—5家成为省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带动就业岗位达10万个。

3.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用、认证、支付、安全等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80%,进入全面应用阶段,超过60%以上中小微企业利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二、发展重点

(一)融合发展梅州市特色电子商务。

1.突出农产品特色,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结合多种电子商务渠道,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借助成熟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引进腾讯商城、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先电子商务平台,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形成区域产品集聚效应。鼓励有条件的大型物流(快递)企业利用物流配送优势发展网络购物平台,推动中国邮政、顺丰快递等先进物流(快递)企业在全国范围推广梅州农产品。整合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电子商务资源,协同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短信、互联网、语音等手段为客户提供便捷电子商务服务。支持电信运营商与中国邮政等物流企业深度合作,统一调配物流资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金柚、慈橙、茶叶等梅州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择优扶强推动一批优质农产品企业成立一到两家大型农业合作社,以多种财政手段支持合作社为电商平台输送有品质保证的农产品。提高梅州特色农产品整体形象,重点培育一到两家大型包装企业,设计生产具有客家文化内涵、适合电子商务配送的精致包装。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应用,鼓励各大品牌企业借助微博、搜索引擎、微信、门户网站等网络营销工具,扩大梅州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企业高管电子商务意识,组织高管电子商务培训班,对企业高管开展当代电子商务理念与运营模式培训。推动企业与嘉应学院等本地高校积极开展合作,成立员工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帮助员工掌握网站运营、图片编辑、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技能。

提高特色农产品食品安全。成立梅州市可溯源诚信产品产业联盟,以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推动联盟成员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让产品与企业建立可查询关系,赋予产品身份证明,提升产品质量和诚信度。以联盟为核心向四周辐射,促进诚信产品溯源体系在梅州市工农业全面推广,扩大梅州市诚信产品产业联盟公信力和影响力。培育各大农产品企业建立信息追溯查询网站,帮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追溯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信息。加强农产品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一批先进农产品企业使用金蝶、用友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畅通。加强农民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电信运营商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与农产品企业合作为农户提供及时便利的信息服务,包括农产品管理语音提醒服务、种植技术咨询服务等。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切实解决农民在实施电子商务业务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建立梅州市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历年交易数据,为农民提供产销趋势分析服务。

到2015年,实现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的农业企业超过200家,整体网上营业额超25亿元。其中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在全国销售量比2012年增长2倍以上,市场美誉度越来越高,培育出3—5家全国知名的农产品企业。

2.借助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电商知名品牌。

利用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引进携程、去哪儿等专业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协同发展粤东北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带动本地旅游业快速发展。依托电商平台大力宣传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客天下旅游产业园、飞天马茶文化旅游产业园等为龙头的生态旅游景点和梅县南口侨乡游、大埔县古城镇游等客家文化旅游景点。完善梅州自驾游业务,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线上旅客提供多种著名景点组合方案,并开通景点门票预订服务,方便旅客自主选择旅行线路。整合兴宁市、大埔县、梅县等区域旅游相关信息,以电商平台为窗口发布休闲度假线路,带动周边产业发展。通过行业领先自驾游网站建立网络旅游城市包,提供景点大全、旅游地图、信息互动、订房订票等服务。依托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客家纪念品购物线上指南,整合客家梅菜、客家凤爪、客家茶叶等特产购物信息。

促进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完善梅州便捷出行服务业,推动本市高、中、低端酒店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支持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推出网络预订优惠服务。整合梅州休闲娱乐资源,引进大众点评网等中国有影响力的生活消费平台,引导特色小吃店、KTV娱乐场所、高档茶庄等服务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平台,为旅客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信息服务。培育本地服务业发展团购业务,鼓励梅州市内度假温泉、高端酒店、主题园区等旅游企业与美团网、窝窝团等国内知名团购网站合作,扩大旅客规模。

加大网络营销力度。鼓励全市旅游服务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企业建立宣传网站,逐步开通网站在线预订功能。进一步推动梅州著名旅游景点开通多语种门户网站,加强与世界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和链接,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城市旅游品牌的宣传与推介。培育智慧生活服务业,推动网络全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支持著名景点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引进,构建网络虚拟旅游环境,帮助线上旅客实现虚拟漫游。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电子商务技能,联合大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成立旅游企业人员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企业员工使用互联网营销技术,提高员工电子商务意识,最大限度推广梅州本地旅游资源。
到2015年,旅游电子商务产业促进本地旅游业实现增收达30亿元。自驾游人数从10万人次/年上升到30万人次/年,带动一批梅州生态、文化景点项目成为全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

3.依托客家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创意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本地电视经营、制作机构与全国先进企业进行合作,深入交流前期创意、后期制作、人才培训等核心内容,制作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推动网络传媒产业发展。建立网络动漫聚集区,吸引一批先进地区网络动漫原创及研发生产商、集成商、经销商、服务提供商,形成集聚人才和资本的聚集区,打造完整的网络创意产业链,带动本地网络动漫产业发展。依托国内大型动漫网站,提升以《中华客家》为代表的一批本地动漫作品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鼓励大型网络动漫企业进驻世界客家动漫创意园,参与园区招商引资和生产管理,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推进电子商务进入客家文化产业。利用网络手段促进客家民俗表演发展,与行业领先视频网站合作,拍摄客家山歌、客家特色舞蹈、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等民俗表演,提高客家文化在全国范围知名度。借助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营销手段,重点推广线下客家文化艺术节、世界客商大会等节庆活动,通过互联网打造线上客家文化节,与线下实现协同效应。鼓励本地网商、市场商户、应届毕业生借助淘宝、腾讯商城等电商网站进行创业,销售梅州文化特色艺术品如客家服饰、大埔陶瓷等。推动文化产业O2O(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围绕叶剑英、黄遵宪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故居、客家围龙屋、客家民风民俗进行线上宣传,吸引全国各地旅客前来参观,带动线下产业快速发展。

到2015年,电子商务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收达20亿元,带动社会就业岗位超10000个,促进文化产业税收收入整体比2012年翻两番。

4.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实现特色商贸与会展经济转型升级。

协助特色商贸企业实现战略重心转移。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依托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梅州市商贸产品国内销售专区,帮助梅州市特色商贸企业打开国内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减轻金融危机导致的不利影响。以计件奖励、政策扶持等方式重点扶持一批特色商贸企业,鼓励商贸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开展“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良性互动的网络零售业务(O2O)。引进一批集报关、退税、汇兑、物流等服务于一体的外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梅州市外贸企业提供支撑。鼓励商贸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培训企业内部员工掌握询盘报价、电子合同、电子结算、贸易融资等贸易电子商务技能,实现贸易业务全流程无纸化。

推动专业镇发展电子商务。以B2B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培育丰顺县电声专业镇、大埔县陶瓷专业镇等建立专业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

推动专业镇内高品质生产厂商加入专业镇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生产厂商开通网络预订、货币结算等电子商务服务。推动专业镇企业自建品牌,积极扶持一到两家专业镇企业加快摆脱OEM模式,进入价值链高端环节。

大力发展网络会展经济。结合梅州传统展会的优势资源,组织梅州市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商贸企业共同举办网商大会和网货交易会,以交易会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搭建对外沟通桥梁。充分借助行业协会、商会完善的内销网络,与全国性电子商务机构、协会等合作举办电子商务博览会,将梅州农产品、特色工业品、文化旅游产品推广全国。
到2015年,电子商务对贸易总额增长平均贡献率达30%,利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业务的贸易企业占贸易企业总数80%以上。

5.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推动本地制造业快速发展。

提高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力发展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产业园区,着力在电路板、电声、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领域发展壮大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制造企业通过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开设销售专区,鼓励制造企业开展网络直销业务,开拓网络零售渠道。提升电子商务在产业链的应用水平,带动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商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一批优势企业探索供应链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实现供应链交易过程的电子化。培育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并逐步与外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内外部资源最优化。鼓励制造企业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产品研发、专业维修等制造服务电子商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产品联动发展。积极推动水泥、稀土、瓷土等大宗商品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梅州市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权。

促进制造业园区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各大产业园区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帮助园区企业建立统一网上销售平台,扩大园区企业销售渠道。支持园区企业建立O2O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线下产品展示联动线上销售,提升制造产品销售效率。

到2015年,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和提升生产效率,电子商务对制造业平均贡献率达40%,为制造业创造产值达160亿。

(二)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产业。
建立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GPS、GIS、GPRS等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快递)企业、、产业园区和有关部门共同构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整合物流供需资源,建成全省领先的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化应用广度与深度,建设一批智能仓储库房,引进一批先进物流设备,普及实时跟踪配送技术,将仓储及配送网点服务资源有机整合,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以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主导,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手段,研发并推广一批平台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用户对物品数据与物流资源数据信息的实时查阅检索。向梅州及其它城市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农产品企业、制造企业等提供公共数据传输服务与数据应用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业经营效率,促进管理经营基础完善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的整体优化发展。

推进专业化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设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为特色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相应的专业物流服务。培育发展本地冷链物流,促进特色农产品冷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发展。加快建设农副产品、特色外贸、优势制造产品等商品交易中心,依托商品交易中心发展专业物流服务。充分发挥我市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加大专业物流(快递网点)和供应链物流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从企业物流发展为专业物流,实现优势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依托中国邮政强大的全国配送网络,加快推进网货快递配送物流建设。加快乡村货运业务建设,推动80%以上乡村配送业务与计算机实现联网,保证运输效率。大力培育航空物流业,以梅县机场扩建为契机,加紧规划建设机场远程货站,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航空物流便捷优势,做大做强本地航空物流业。促进铁路物流运输快速发展,推动铁路货运信息网络与全省信息网络的对接,形成粤东北地区先进的铁路物流信息系统。鼓励本地物流(快递)企业运用铁路物流,形成集聚效应,降低运输成本。

培育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针对梅州市物流企业“低、小、散”的现状,培育本地龙头企业,推进物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本地快递物流业整合发展,以中国邮政等大型企业为主导,进一步整合规范快递行业,鼓励基础好的快递企业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做大做强。通过电子商务园区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全国物流知名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模式与物流技术,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市内物流行业发展。

到2015年,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现代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60亿,保持年均复合增长20%以上,现代物流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超70亿。

(三)着力打造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主体部分。依托江南新城幸福导向型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梅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集传统交易、电子交易、展览展示、贸易促进、咨询互动与人才服务于一体的贸易平台。打造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圈,吸引全国范围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先进第三方服务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进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成立制造业电子商务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特色工艺品电子商务中心等核心机构,建立一站式批发、销售平台,形成专业市场集聚效应。促进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与梅州市各大制造产业基地深度合作,成为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本地龙头制造企业进驻园区开设电子商务分公司或分支部门,构建制造业电子商务聚集区,提高本市制造品销售效率。加快园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园区内网商统一调配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加快促进园区O2O模式发展,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展示区,重点展示嘉应茗茶、大埔陶瓷以及各类梅州特色产品,为企业提供展示、交易、售后服务等实体平台,实现线上网商与线下实体商资源共享。支持交易展示区为参与展示的实体店铺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帮助实体店发展成为线上网商。

配套建设电子商务服务设施。打造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将最新的电子商务软件和工具整合,为园区内企业用户提供最新的电子商务技术。引进一批电子商务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网站建设、网站运营、电子支付、电子认证、诚信机制、投融资、商业摄影等服务。培育本地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培训机构,提供在线培训、现场授课、培训认证等服务,为梅州市输送各类电子商务人才,提升网商专业水平。鼓励本地创业网商、市场商户、应届毕业生等进入电子商务产业园,政策扶持电子商务创业,打造广东省最大规模的网商创业基地。建造电子商务产业园综合配套设施,包括酒店餐饮、人才公寓、商业配套区等,依托本地大型连锁超市,开发家庭购物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全方位采购服务,提高园区内企业生活质量。
到2015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共接受企业2000家,预计总产值达15亿,实现税收7000万,创造就业岗位12000个。

(四)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我市信息网络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我市无线网络建设。全力推进光纤入户与“三网融合”,加大骨干网升级改造力度,提高我市网络互联互通水平。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接入宽带标准。按照城市水平规划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使光缆网络到达全市各村,实现农村信息化村村通。推进农村通信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实现通过宽带网络为农民提供技术学习、医疗卫生、创业就业、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目标。带动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网络和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的信息服务项目发展。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吸引社会投资,扶持壮大一批专业性公共信息服务企业,引导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组织协调、引导推动三大电信运营商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化3G+WLAN无线宽带网络共建共享。大力推进IPTV传输和手机电视分发网络和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研究云计算应用,加强和国际知名IT企业合作,积极参加主流云计算组织和开放数据中心联盟,突破云存储、云服务、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开展云计算基地建设,构建下一代绿色节能数据中心。

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随着“三网”融合步伐加快,鼓励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在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推动电信运营商建设大型区域呼叫中心,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提高本地商务服务。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动中小企业宽带光纤化和移动化升级,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发网络视频会议、物流定位等多种应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建设,加快建设移动电子商务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移动电子商务更快更好地发展。大力扶持本地电信运营企业推广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推动本地电子商务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等机构对接,提高移动电子商务的全市覆盖率。

到2015年,梅州市建成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城市,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50万,实现平均每户接入速率达到20M,城区光纤到户率达到100%,村村通光纤到户率超过70%。加快完善我市3G通信网络,网络的人口覆盖率达99%,3G/4G用户数达到70万。

(五)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将工商、税务、社保、劳动仲裁等综合政务系统内的信息接入信息共享体系,加强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基于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信用评估和管理制度。严格行业自律,降低网络交易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和防范网络欺诈,打击利用电子商务从事各种违规违法犯罪活动。根据电子商务在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电子签约、网络支付、物流配送等主要环节的信用特征,逐步完善信用评价、信用担保、信用保险等信用服务链,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

建立电子支付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鼓励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支付等多种新型支付渠道的发展。注重对不同支付方式和渠道的整合和兼容,加强对电子支付的风险控制。鼓励银行推广和完善电子银行服务业务,进一步推广电子清算和电子票据,积极支持规范第三方支付发展。培育一批本地第三方支付企业,争取更多企业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支持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上市。引进珠三角地区大型支付企业,发挥其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的骨干作用,推动跨境支付和跨境交易。完善电子支付结算制度和环境,总结和规范地方性支付结算业务规则、操作规范、交易认证方式、风险控制、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等,推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规范化、标准化。鼓励有实力的电子支付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探索和创新,为本地优势产业提供行业性支付解决方案,探索保理业务、权利质押、动产质押等多形式支付结算服务,用信息技术解决贸易行为的资金流瓶颈。

建立电子商务投融资体系。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与银行信贷、社会投资相结合,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公共支撑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发、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等。从调结构出发,调整现有的可以用作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类政策性资金,盘活现有资金存量。积极引进国家中小企业投融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落户梅州,鼓励各类担保资金向电子商务倾斜。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发挥广东省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符合发展方向、成长性好的电子商务中早期项目。鼓励梅州市农业、旅游业、特色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优势产业内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和中期票据等,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

到2015年,梅州市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企业诚信度显著提高。各类投融资服务良好发展,投资一批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展壮大3—4家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基本满足本地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组织协调,联动发展五大重点。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梅州市“电子商务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担任组长,市经信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局、市外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信局,由经信局总牵头,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定各项目主责部门,建立领导牵头与分头实施负责的联合工作机制。形成产业推进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领导小组围绕五大发展重点开展工作,加快构建梅州市电子商务产业体系。以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特色商贸、制造业为电子商务产业主体,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有力支点,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重要基础,推动五大发展重点相互促进,相互联动,实现梅州市电子商务创新跨越式协调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发展。

1.尽快出台政策措施。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协助有关单位整合我市现代物流资源。推进政策聚焦与工作聚焦,加快破解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梅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标准,出台投诉举报处理、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等标准体系,推动我市电子商务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2.继续强化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我市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参考国家和省的政策安排,在适当时候逐步考虑设立我市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潜力较好的农业、旅游、商贸等本地企业。

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粤府办〔2012〕131号)的规定,对电子商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的5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积极研究解决物流企业代理采购、电子商务税收管辖、税务登记和电子发票应用等相关问题。符合规定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优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4.加强用地支持。我市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保障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扩大经营和重大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用足用好“三旧”改造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情况下,鼓励利用空置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帮助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5.积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环节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广“梅货网上行”活动,以多种政策推动我市大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升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影响力。降低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准入门槛,创新登记注册服务方式,进一步放宽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企业在登记注册时冠“电子商务”行业名称。健全政府监管机制,加强对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响应省政府号召,打击网络制假售假行为,引导电子商务有序发展。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不断完善,推动梅州市电子商务产业配套体系更好更快地发展。抓紧落实好国家和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区域间合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后发优势。

推动梅州市与广东省各兄弟城市间的合作,借鉴先进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后发优势。加强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对口合作,争取与电子商务发达城市共建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依托广州、深圳等窗口推进电子商务招商引资,大力宣传推广梅州本地优质产品。强化先进兄弟城市的智力帮扶作用,引导电子商务人才来梅发展。与广东省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重点推动农产品、旅游、文化、商贸和优势制造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实现区域紧密合作。引进国内外一批技术先进、商业模式创新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展。吸引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服务中心落户梅州。

(四)丰富人才集聚方式,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1.加强人才“软引进”。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允许高端引进人才不脱离原单位或不常驻梅州,通过短期的或一次性的合作方式,为梅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效益最大化。

2.引进高端电子商务人才。结合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端电子商务人才,丰富人才引进、落户、教育、居住、就业等激励政策,为高端人才提供创业扶持措施。

3.推动企业人才培养。鼓励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建立省内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研究院,研究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推动嘉应学院、中职中专等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电子商务技能人才。加强行业协会管理能力,支持建立梅州市电子商务协会,联合电子商务科研和从业人员,努力促进社会各界广泛联合。设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金,鼓励中小企业联合开展个性化电子商务培训,积极引进国内外特色电子商务论坛进驻梅州,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和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

4.营造社会发展氛围。政府加大力度宣传“梅货网上行”,与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深度合作,扩大地区电子商务影响规模。提高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引导与扶持应届毕业生借助电子商务手段积极自主创业;重视电子商务学科教育,优化电子商务教学科目,创建电子商务创新基地和实践基地,发挥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电子商务培训认证体系。


返回列表

分享到:

需求登记

免费帮您找厂房/土地

(以下内容均为必填)